12
04-
8年了,人没有做疲乏,反而新点子不断冒出来,每次去都有惊喜。
樊三︱文、图
宋云鹏︱编导
本视频与湖北综合频道《真的在点》联合制作
一顿饭的品质如何,有三种境界,也是给每家餐厅出的一张考卷。管饱,刚达及格线。美味,是良好。愉悦,才是高分。
每人的口味不同,能让大家吃开心的餐厅并不一样。但在武汉,东北菜只要做得地道,食客都是开心进门开心出门的。
毕竟,本山大叔、小沈阳、雪村的欢声笑语伴随着我们成长,多年前已把大拉皮、猪肉炖粉条、小鸡炖蘑菇种进了我们心里。
东北菜,一定是继承了东北人的幽默感,五颜六色,量足味浓,吃得肚撑,心里美得很。对抗各种情绪低落,东北菜可以胜任。
武汉的东北菜馆、饺子馆不少,我对这间小炕桌却青睐有加。因为这是一群一心想把家乡宝贝都搬到武汉的东北人,永远饱含热情。每次来吃饭,都让人开心,仿佛每道菜都撒了快乐的佐料。
记得八年前,我在万松园发现了这家店。第一次喝格瓦斯、第一次喝蓝莓果汁……隔段时间来,就有新玩意。
这次去中南二路店,他们又有新动作,生意好,每晚排队。
东北菜也能很洋气
这应该是武汉最有规模的东北菜品牌了,不论是“小炕桌”,还是“咱家”,现在都跟它们八年前大不同了。
依然是身着大花袄的服务员,红配绿的吊灯,原木炕桌,很喜庆。但招牌菜们的卖相和食材早已悄悄地变洋气了。
进门就是凉菜档,堆成小山的酱肉,青花大瓷盆里的凉菜,看一眼就移不开眼睛。好多男人围在肉感十足的档口前,点一根肥肠、两个猪手、几个酱骨头。
档口的大婶刀起剁肉,油润的卤肉堆满簸箕,肉香、酱香钻进鼻里,所有人忍不住咽口水。
这一篮粗犷的卤肉吃着比闻着更香,酱骨头入味好啃,猪手皮弹肉烂,肥肠卤好再熏,不同食材不一样伺候方法,只为让他们更好吃。
虽然熏卤做了8年,但熟客吃得出现在的味道更棒。因为去年店主一行6人到哈尔滨百年熏酱名店“老道外”学回的手艺,可下血本了。
再瞧这盘大拉皮,多像沃土里长出的花果山,深沉的大地色与花团锦簇相呼应,透着一股新鲜劲。
几乎每桌都点的地三鲜,卖得最火。若把这几年用的食材统统加起来,该卖了有几车皮。简简单单的茄子、土豆、辣椒,配在一起就那么好吃。
年轻人都爱的锅包肉,做成高级版本的酸甜。别家用番茄酱提酸,这里用进口香橙酱。别家放普通白砂糖,这里是甜薯提炼的绵糖。酸中透甜,甜里生香,女生欢喜得放不下筷子。
打动人的细节
说到筷子,不知道你们发现没,小炕桌的筷子没毛刺、没漂白,不会病从口入。
装卤菜的垫纸,与肯德基家同材质,干净易降解。
知道大家都爱吃腊八蒜,店主把青脆酸香的腊八蒜装进玻璃瓶,精巧的一小瓶,带回家,什么时候馋了,开盖就尝。
店主虽然离开东北多年,但从不忘自己是“大山养育”的人,总想尽办法把家乡的宝贝带到武汉。
这捧松子、山核桃,长在小兴安岭,每一颗都是原味,不经加工,只需村妇用钳子一颗颗夹开口。
没被油炸过的松子和山核桃,武汉罕见。其实店里的销量不大,但店主坚持让武汉人吃到野生的原味坚果。吃过好的,才知道什么是不好的。
小炕桌开了8年,这群东北人没有做疲倦,越做越有劲。店主的用心食客能感受到,顿顿吃得过瘾心里倍爽。
你们会问,说到东北菜,为什么不聊饺子?小炕桌的饺子真的花了大心思,大胆改良东北饺子。我们专门为它拍了视频,4分11秒了解“一枚东北饺子在武汉打拼8年的蜕变”,回到文头观看视频。
咱家·小炕桌
招牌菜:地三鲜(26元/份)、大拉皮(32元/份)、锅包肉(42元/份)、芹菜土猪肉饺(32元/份)、*瓜虾仁饺(32元/份)
人均消费:65元左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