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我想给你「整」个世界。”
“那你整呗。”
01
东北能有多冷?
沈阳,一家房屋水管爆裂,滴水成冰,在市区也能看见冰瀑奇观。
哈尔滨,将一盆热水泼向天空,当场变雾气,圆你仙女散花的梦想。
保暖措施不到位,人出门冻成雪条,老鼠冷成雕塑。
一到冬天,东北户外开启了速冻模式,见谁冻谁。
但,东北银(人)从没怕过。
既然你把我冷得够呛,那我就把你当冰箱,不用白不用,看把你能的。
东北室内的冰箱是用来保温的,要冻的东西都得放在户外。
豆腐、柿子、南果梨扔窗外,就成了冻豆腐、冻柿子、冻梨。
在零下十四度,冻梨才能“冻熟”,天气越冷,冻梨越黑越美味。
大雪纷飞,东北人必须吃个冻梨和冻柿子,才能凉快凉快。
在东北,要说冬天吃什么最凉快,那还得是雪糕!
东北有一怪,雪糕摆在地上卖,搁在地上卖的雪糕才极具东北情怀。
东北大板、长春饭店小奶油、马迭尔、中街大果,散落在地,等着东北人一箱箱扛回家。
在冬天这个雪糕旺季,当你看见一个东北人在街上溜达,他不是在去往批发雪糕的路上,就是刚批发回来。
他一边扛着两三箱雪糕,一边吃着雪糕溜达回家,回家后还得穿着背心再吃上一整盒雪糕,才能彻底凉快。
东北年轻人爱吃,老人也爱吃,东北人的家里永远少一根雪糕。
图片来源
淘宝吃货
在雪糕面前,任何年龄,都是“扯犊子”。
批发回来的雪糕,就搁家里北阳台冻着。
在东北家里,放北阳台冻着的食物,都拿去南阳台解冻。
一个家里,两个阳台,才七八米距离,就有两个功能,物尽其用。
东北人,躲不过天寒地冻,就拥抱寒冷,把冬天规整得明明白白,硬核得惹人爱。
使劲造的东北人,既能拥抱寒冷,也会想法设法去海南拥抱太阳。
毕竟呆在暖气房吃雪糕的日子太长了,大半年没见太阳了,得去海南晒晒太阳,跟阳光大海唠唠嗑。
于是,临近春节,中华大地上,会出现一场浩浩汤汤的人类迁徙路线:
东北——海南。
从北到南,贯穿公里,跨越35个纬度,温差近50度。
去海南过春节,疗养身体,顺便买套房,是东北人的春节习俗。
数据显示,三亚每三套房中,就有一套是东北人的。
所以,一个段子开始流行:
秉承着“海南有房,人生辉煌”的信念,东北人顺利让海南成了“东北省海南市”。
02
东北人不在海南“囤房”,就在东北囤菜。
秋天,东北一年一度几百斤几百斤囤秋菜的季节。
当南方人在菜市场买半颗白菜时,东北人表示,蔬菜论颗卖,在东北过冬是会饿死的。
东北人买菜,买一车只能说是正常发挥,买一颗则是有损尊严,重要的是有损肚子,实实在在惹人爱。
一瞅见拉着菜的大卡车开来,东北一家人奔赴抢菜战场,对着土豆大葱萝卜豆角白菜就是一顿下重手。
图片来源路上好朋友
图片来源
知乎
陈涤
东北冰天雪地,一冷就是大半年。
大白菜耐冻又耐做,不囤上斤,嗑瓜子唠嗑都没安全感。
图片来源美食咖说
斤白菜,一半跟土豆大葱胡萝卜一起在阳台冬眠;一半拿去腌酸菜。
腌之前,要晾晒:
小区篮球场,晒;
马路边,晒;
自家阳台,晒;
只要是空地,都是白菜的天地。
每个东北家里,都有一口祖传的大缸,拿来腌酸菜。
白菜洗干净后,一棵棵在大缸里码整齐,每码一层就撒一层大粒盐。
最后,菜顶压一个祖传酸菜味压缸石,再加入凉白开,静等发酵。
窗外漫天飞雪,东北一家子坐在炕上,看着那口酸菜缸,磕瓜子唠嗑,也磕得更踏实。
在一望无垠的雪地里,唯有囤足东西,才最实在。
酸菜是大人们的安全感,却是小孩子的“噩梦”。
图片来源
纪录片《舌尖上的中国》
因为腌了一缸酸菜,接下来会是一个炒酸菜、炖酸菜、酸菜炒粉条、酸菜炖粉条、酸菜粉条炖排骨、酸菜炖排骨、酸菜火锅、酸菜清汤锅、酸菜馅饺子、酸菜炖五花、酸菜炖血肠、杀猪菜的五十天,开春了还得顿顿辣白菜。
酸菜吃多了,还正应了东北妈妈们那句口头禅:我瞅你像酸菜。
但长大离家后,日思夜想的,却是那口祖传酸菜,那口爸妈包的酸菜饺子。
图片来源
纪录片《舌尖上的中国》
03
有些东北人不囤菜,但大部分东北人都“囤人”。
他们很自来熟,对陌生人怀着强烈的好奇心,热情似火惹人爱。
你的车停路边,一位东北大哥路过,敲你窗户:
“大兄弟,你这车全下来多少钱啊?”
如果社交太难,那么祝你遇到一个东北人。
东北人自来熟不分地方,不分年龄,一个“咱”就是无条件接纳:
在餐厅,唠好吃的。
图片来源醒醒是超人
在飞机上,唠外套。
图片来源马儿啊你慢些走慢些
在火车上,唠到你相信“四海之内皆兄弟”。
东北的自来熟,真诚只是标配,段子才是实力:
一般人会说:你做事太慢了。
东北人会说:骑头驴牵只猴,你就能取经了!”
一般人会说:来喝酒!
东北人会说:东风吹,战鼓雷,今天喝酒谁怕谁!
东北人说给你整开心了,就绝不让你哭着走。
这样的人间开心果,谁能不爱?
东北人一开口就是一部剧,画面感贼强。
不小心骑摩托摔倒了,东北人会说:
脑瓜子嗡一下子,心嘭一下子,地下卟愣一下子,摩托车呼隆一下子。干苞米地里去了。
“别人是说事情,东北人是讲故事。喜欢直接把场景扑到你脸上。”
这个场景扑得有多真实?
只看到一块牌子,就感觉一个东北人站你面前唠嗑,自带音效。
一个“嗯”,自动暴露东北人的身份。
一句好使,前面正儿八经的普通话都不好使了。
只有这么唠,才能在白茫茫的雪地里,鲜活感受到这个世界的存在。
只要东北人一说话,整个世界都是东北的。
大学宿舍,只要有一位东北室友,那就是一屋子东北话。
对此,东北人表示:
“我离开东北四五年后,身边的南方人都开始讲东北话了,这是我对家乡最后的尊重。”
东北人的自来熟和幽默,靠的是言传身教。
他们身后站着一个说话哲学家——东北妈妈。
她们极具匠人精神,讲话必须对称:
熬夜不起床——“晚上不睡,早上不起。”
吃饭不节制——“干啥啥不行,吃啥啥没够。”
她们幽默风趣,逻辑缜密,备有一套万能公式:
“妈我想要自行车。”
“我看你像自行车。”
“妈我想要游戏机。”
“你看我像不像游戏机。”
东北人的自来熟和幽默,你以为是天赋,他们会说:
都是人,整那事儿干啥?乐不就得了。
东北地广人稀,大半年都冷飕飕的,好不容易自碰见个人,再不自来熟,就没朋友了。
只要有朋友来了,一定把你照顾好,于是,他们总结了一套规范的东北待客图鉴:
正餐生猛海鲜杀猪汇,白红啤三盅全得会;
灯红酒绿KTV,定要吼得撕心裂肺;
欢迎光临贵宾两位,冲泡蒸搓按齐荟萃;
大串小串碳上飞,透透老雪黑狮和百威;
老铁来了必须到位,拖回宾馆倒头就睡。
04
在东北待客图鉴中,烧烤你可以不吃,但他们最爱的烤冷面,你必须整一碗。
东北人有一烤冷面,足以慰风雪。
天一冷,捧着一盒烤冷面,东北人就握住了生命之光。
冷面不是冷面条,更不是朝鲜冷面,而是烤面粉和玉米粉炮制的冷面板。
下午三四点,街头转角处,烤冷面的手推车,准时出摊。
铁板一热,买面的队伍立即排得老长老长。
看着一双双嗷嗷待哺的眼神,摊主贼兴奋:来啦!老弟。
然后,霸气开烤!
滋点油在铁板上,摊上一张比脸还大的冷面板,顺带煎条香肠。
瞅着冷面板烤得滋滋响,摊主左手握小铲子,右手掏出一颗蛋,在铲子上一磕一掰,打到冷面板上。
图片来源时尚旅游
别问我为什么在铲子上磕蛋,这是大东北的情怀。
鸡蛋和冷面板如同《乡村爱情》一拍即合,香味固拥(东北话,蠕动)着就上来了。
冷面板麻溜翻面后,烤冷面最灵魂的一刻来了:
刷东北酱,倒醋,洒糖,撒上紫洋葱和香菜,煎好的肠儿放入面儿里。
图片来源时尚旅游
酱汁是烤冷面的灵魂,没有街头烟火气,没有摊主纵横夜市的不羁,烤冷面就没了魂。
摊主拿起铲子,跟叠被似的,把冷面板弄成卷,咔嚓几下,截块,装盒,插竹签,完事儿。
图片来源
堆糖
_Kookie_
捧着这碗东北之光,东北老弟老妹就捧到了全世界的幸福,贼稀罕了。
在冷风刺骨的街头,东北人抖着腿,一口烤冷面下肚,蛋香四溢,酸甜软糯,贼香。
在烤冷面加持下,他们才能一头扎进风雪里,得瑟地直面生命不能承受之重——寒冷,以及加不完的班。
没有人能抗拒一碗烤冷面。
妆容精致的白领和清洁大街的大叔吃得一样嘎巴香。
唯一的区别是,你的烤冷面是加一根肠还是两根肠。
在烤冷面前,谁都能被坦诚相待。
它总能出现在黄油灯下,告慰加班者,安慰失眠儿,弥合雪夜里无尽的萧索,。
一碗烤冷面下肚,无论多冷,东北人都能继续使劲造。
05
无论大事小事,东北人都能给自己整乐,顺便给你整乐了。
但,东北式快乐,不是天赋,更不是傻乐。
《东北一家人》里,下了岗的牛小伟,有句独白:
「得了真经就是你们唐僧的惹了祸就是我孙猴子的,我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,我沙和尚任劳任怨,忠心耿耿,你们还真把我当白龙马骑了?」
图片来源
电视剧《东北一家人》
听完这话,有人先乐后悲,这精妙比喻说透了生活的委屈。
而这些话,都得益于东北人独有的生活经历。
所以,来自黑土地的快乐,是消解生活的乐。
四百年前,明清皇帝最喜欢把十恶不赦的罪人发配到“宁古塔”。
这个听上去会冷死会饿死的地方,让看清宫剧的观众害怕的地方,就是东北吉林。
那时,东北叫关外。黑土地还没开荒,没有大米没有油田,只是一片蛮荒之地。
没有汉人敢进入,皇帝也不许汉人进入。
那时的东北人,早已见尽了萧条。
清末,隔壁的俄国侵略东北。
皇帝正式允许汉人进入东北,一是守地,二是开荒,这次迁徙叫闯关东。
在闯关东中,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与汉人,一起开辟白山黑水。
那时的东北人,开始有人唠嗑,有人并肩作战,有了希望。
图片来源
电视剧《闯关东》
可磕还没唠热,一系列的战争,让刚有点起色的东北,更萧条了。
60年代,东北发现大庆油田,一大批工厂在黑土地拔地而起,黑土地大量开荒,繁荣的城市如雨后春笋般建了起来。
原本的蛮荒之地,成了新中国工业的摇篮,是共和国工业的长子,也是中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。
那时的东北人重燃希望,吃喝不愁。
每天下午,工厂里的水龙头都会哗啦啦流出橘子汽水。
他们眼里,是前途一片光明,是未来生活无忧。
可短短三十年,那座名为前途的大厦轰然倒塌。
很多人下岗了,成了自己口中的“失败者”,开始卖起小烧烤和烤冷面。
寒冷-萧条-希望-萧条,来自白山黑水的这群人,于冰天雪地里找希望,于萧条里消解生活。
从东北小品、二人转、电影、文学里,你能从笑中读到:
东北人比谁都珍惜温暖的生活,比谁都能从萧条中找快乐。
正如赵本山在小品《相亲》里所说的:
“生活就像一杯二锅头,酸甜苦辣别犯愁,往下咽吧。”
所以,他们的快乐,消解意义,消解矫情,消解高大上,乐得实在,乐得接地气。
在电影《钢的琴》里,东北下岗钢铁厂工人组建了一支乐队,领头的陈桂林为了女儿的音乐梦,在破旧的厂房利用破铜烂铁手工打造一架钢琴。
图片来源
电影《钢的琴》
东北人擅长苦中作乐,擅长在漫漫雪夜里,支棱起来(在落魄里重燃希望)。
“你得支棱起来。”成了东北口头禅。
所以,东北正在复兴,比如东北文艺复兴。
于是,在东北的世界里,万事皆能整,万事皆能乐。
一个东北老弟自信地说:
“我想给你整个世界。”
东北老妹总能很信任地回:
“那你整呗。”
所以,你去东北,请使劲造,他们能给你整出:
「东北烧烤、酸菜猪肉炖粉条、小鸡炖蘑菇、鲇鱼炖茄子、排骨炖豆角。五花肉酸菜炖血肠、锅包肉、溜肉段、地三鲜、粘豆包、土豆猪肉白菜、酸菜肥肠、酸菜炖冻豆腐、猪肉酸菜饺子、贴饼子、紫菜卷糖葫芦、雪绵豆沙、酱骨棒、东北扣肉、东北炖大鹅、东北火锅、酱茄子、坛肉、鲇鱼炖茄子、红烧江鲤鱼、兴凯湖白鱼、炸茄盒、炸三样、猪耳朵拌黄瓜、芹菜炝花生米、皮蛋拌豆腐、东北大拉皮、东北皮冻、蘸酱菜、烤冷面……」
图片来源
zhangkaiyv
参考资料:
1.一席演讲:贾行家《纸工厂》:九十年代的东北失业潮
2.电影:《钢的琴》
3.书籍:班宇《冬泳》
4.地球知识局:《东北的好白菜都去哪了?》
5.有意思报告:《海南有房,对东北人意味着什么?》
6.Vista看天下:《如果东北话有灵魂,那一定是比喻句》
7.Sir电影:《国产18禁一半在东北》
8.北方公园NorthPark:《东北文艺复兴了吗?》
9.知乎话题:东北人为啥那么热情、自来熟?
10.时尚旅游:《向一切烤冷面势力低头》
11.天涯社区话题:东北话,一种不得不服的方言。
/今日作者/
图片来源于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
封面图来源
zhangkaiyv
本文由国馆原创,转载请注明